貝氏概率 (Bayesian probability)

貝氏概率是指我們計算一件事出現的概率時,除了藉由它們出現的頻率來計出外我們有時會用機率分佈來定出一件事出現的概率。機率分佈是一種函數,即便它一定會有參數來顯示它的形狀和位置。貝氏概率將這些參數變成機率分佈。即便機率分佈本身包含其他機率分佈。 貝氏概率在主流物理學上應用不多,但之在AI或計算模型分析便很有用。例如我們如果知道實驗室在不同時距會有不同壞掉的機率,這是一種機率分佈,我們如果知道這個機率分佈是由最有可能壞掉的時距來決定的,然後我們又知道這個參數是由另一個機率分佈來決定(參數可以是當時室溫、濕度等等),是貝氏概率的應用。

熱平衡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

熱平衡是指物件不會散去或吸收能量,包括熱力本身。熱平衡亦包含其系統不會獲取或失去物質。在學習熱力學時,我們會知道物件所有的能量可以是因為 散失或吸收熱力,或 物件製造物理學上的功 (work),例如物件移動是將自己的勢能轉成動能。 而通常這是因為物件自己在和環境進行一些互動,例如著火的炭是因為外面有人提供火源、或者我們練跑時會肌肉會不停摩擦而散失熱能。

半衰期 (Half life)

半衰期簡單來說是指這段時間內物件的數量會減半。例如你和9個朋友出門,3小時後你的5個朋友離開了,所以半衰期就是3個小時。在物理學上,通常我們會應用半衰期於表示一個放射性物質會先有一半的質量變成另一個物質。

加速 (Acceleration)

通常加速是常見於汽車加速。在物理學上這是指物件在不同時間的行走速率。例如你所坐的地鐵在一開始是靜止的,即速率為0。地鐵啟動3秒後你量度地鐵在以每小時30公里行走。加速便是相距的速率:30 km/hr – 0 km/hr = 30 km/hr^2。

火 (Fire)

火和光一樣都是觸不到的。在物理學上,火本身不是單獨一種物質而是物質以電漿的形式存在。電漿是指物質的電子及其原子核可以分離的形態,而火是因為物質太高溫所以其電子有充足的能量使其遠離原本共存的原子核。

光 (Light)

我們常指的光是因為它的存在所以我們得看到周圍。在物理學上,光因此而變得很重要。因為我們看得到附近的東西,所以我們才可以量度物件的物理性質。例如我們可以看到鏡中的自己,是因為光可以折射(即燈光射在鏡上,然後光線隨即彈離鏡面)到我們身上。光線穿過不同物體時,我們會透過物件意會到其他的物件的距離會有所不同,這就是折射。光學是旨在理解我們所看到的東西是怎樣來的,而這幾十年光學界演化成去理解光本身的特性以及如何運用它們。其他常見的光學特性包括繞射、干涉、散射等都是生活常見的光學現象。 既然我們觸不到,又不可以將光變成固體。那麼光是什麼?在歷史上,光是最先被認為是粒子的一種。牛頓認為光可以反射,就如籃球掉到地上會彈上來,所以光是粒子的一種。但牛頓不能解釋折射,因而大眾未能完全信服牛頓的說法。在1800年左右湯瑪士 ‧ 楊格透過光能產生干涉現象來證明光是以波動的形式存在。此後物理學界對光波的特性展開更多的研究。其中一個是馬克士威將光和電磁波的理論結合,從而啟蒙現代通訊設備的出現。但同時亦將我們重回光(可以)是粒子的認知。1900年馬克斯 · 普朗克將電磁波的頻率來推算出每個光子的能量,而5年後愛因斯坦因而發現光電效應。兩名物理學家先後地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但二人的發現將光是粒子和波動的形式連結起來就推動量子力學以及現代電子科技的發明。

熱力(Heat)

熱力是能量傳遞的一種方式,例如我們在火堆旁會感受到身體會回暖。 這種能量傳遞的方式應該說這是比較特別的,因為這是藉由自身和環境的互動而傳遞熱力,就算我們站著也能傳遞熱力。